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ooks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ooks. Show all posts

[Book]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





§村上:故事變得越來越長..如果不提高自己內部的持續力、集中力,我覺得在身體上自己可能就沒辦法做到了。...這種龐大故事的復活,說起來可能會繼續帶動某種身體性的復活。

§村上:像我在做「穿牆」之類的事情時,沒有題長還是不行。可以說必須運長進去,如果自己輸掉了就進不去。在這層意義上,首先必須要有力氣。

§河合:故事載有連繫各種意義的力量,對於現在所謂的身體和精神啦、內界和外界啦、男人和女人啦,擁有非常大的連繫力量。

§河合:我把自己的工作視為幫助前來會談的人「發現自己的故事」

§村上:藉著寫小說是可以治療自己的,這當時同時必須是也能治療讀者的東西才行。如果沒有的話,小說就沒有達到作用了。當然,我是說多多少少可以治療讀同的某部,但那不是魔杖,不是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通用的。只是就算是部份也好,如果順利的話,那作用甚至可以感覺到一一次回饋到作者身上來。藉著這個自己又再一次感覺到獲得鼓勵和得到治癒。許多作者稱這個為「感應」。如果沒有這個,我想作者可以就無法長久繼續寫下去了。

摘錄自: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

--

[Book] 誰在操縱我們



「誰在操縱我們」(Coercion: Why We Listen to What "They" Say)一書中對於資本主義如何以不同形態的強制力漫延到政治、社會和經濟各個面向。在面對資本主義不斷的自體擴張,書中描繪了資本主義的自我擴張的現象:


我們所參與的系統規劃目的只是要激發更多相同的事物。我們不准產生滿足感,因為如果我們對自己、對人際關係感到滿意,就會破壞了強制循環的運作原理。我們只會在有辦法和鄰居比闊、炫耀的時侯,才覺得有需要參與,我們不是真的喜歡和他們相處。真正的友誼會平撫這種過度渴求,不會讓我們一受些微刺激就掏出信心卡。


各式平面或電視廣告成為現代人的心靈聖經,指引我們朝向自我實現的道路,告訴我們怎麼買、怎麼看、怎麼說,才能活出自我:

觀眾的自我感受不踏實,所有的形象廣告都利用了這個現象。...民眾必需竭盡心方努力抗拒廣告和其他強制訊息的猛力進攻,才能維持自我感受。....其實這樣做反而很辛苦,或許還更容易陷困境(Calvin Klein推出了"淡然自處(Just Be)的淡香水廣告),我們熱切期望周遭環境能夠單純一點、負擔輕一點,結果並沒有比較輕鬆,還是要聽從別人的暗示,任憑他人為我指出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



文未提出了個人在充滿了各種誘惑的強制力社會中的自處之道:


唯一的脫身之道,把罪過歸層於我們的集體困境。唯有我們參與共犯,才會出現這種狂熱消費。我們擺出一種滿足姿態來自欺欺人,顯示在這場遊劇裡我們已經達到超脫境界。私底下,我們卻祈求但願只要向上攀爬,就可以如願找到真正安寧。我們艱苦尋找能夠站穩腳步的高度。



這種痛苦,或許正是我們尋求解脫的最大指望,固然這也是強制術的關鍵,因為施加強制術的人正是要找到這種沒有自信的狀況來讓我們順服,不過這種呼喚卻是從我們內心浮現,而非來自於文化外在規範。這個聲音並不是「他們」發出,而是我們自己,而且,我們只有聽取這種聲音才能知道究竟自己會擁有更豐富的生活經驗,或反其道而行。我們不該一聽到外部指令便不加思索默認,卻讓這種聲音消失;我們應該加以運用。

....除非我們認可、參與,不然就沒有任何「他們」會有辦法扭轉這個過程;只要我們不串通共謀,他們就沒有力量,沒有我們,他們就不存在


上面批評了強制力所促使的過度消費現象,但同時作者也指出,消費行為已經成為我們表達自我意識不得不使得的一個手段了。在資本主義不斷擴張的狀況下,我們只有成為真我型消費者(authentic customer),在不被強制力資訊覆蓋淹沒的情況下,思考自我的真正需求,利用資本主義的多元擴張性,在消費符碼世界中尋找、組合出自己的風格。